人民网评:五个维度理解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

长三角影响力 仲田
2022-03-07

e570-iskepxt0922860.jpg

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;民为国基,谷为民命。3月6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、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:“粮食安全是‘国之大者’。”高瞻远瞩的眼光,坚实有力的判断,意味深长、教诲深刻,再一次凸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意义。

一直以来,“谁来养活中国”的问题,萦绕在人们心头。从吃饱饭到吃好饭,从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到中国饭碗里装中国粮,有关吃饭问题未曾麻痹大意过。如今,我国以占世界9%的耕地、6%的淡水资源,养育了世界近1/5的人口,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,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答。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:“中国要靠自力更生,自己养活自己!”这一成绩来之不易,要继续巩固拓展。唯有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,始终坚持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,才能确保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。

观察粮食安全,首要的是战略维度。自古以来,粮食安全都是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,关乎国家安全的大战略。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、人心安定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、心中不慌。历史上,多少兴旺衰败的教训,都说明了守住天下粮仓的重要性。究其本质而言,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,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。只有清醒认识到这一点,才能真正从粮食安、天下安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、谋划发展。

守护粮食安全,基础的是资源维度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土地资源富集,粮食生产就能保供。这意味着,农田就是农田,也必须是良田;既要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,又要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。对此,决不允许在耕地上东折腾一下、西折腾一下,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、做手脚。否则,14亿多人的饭碗怎么端得牢!耕地红线不能践踏,保护底线不能突破,守住了耕地红线就是守住了安全线。

确保粮食安全,关键的是科技维度。解决吃饭问题,根本出路在科技。农业生产机械化,农技技术提升,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,育种能力建设……凡此种种,都需要向科技要生产力。特别是需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、种源自主可控,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、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、生物育种产业化等方面下苦功、务实功,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。真正做到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,让粮食安全基础更牢靠、更可持续。

扛起粮食安全,重要的是责任维度。人们常说,守土有责、守土负责、守土尽责。围绕粮食安全,该有的责任必须扛起来。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,主产区、主销区、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、责任一起扛。这涉及到从种子到土地、从产粮到销售、从自产到进口、从农民到企业、从科技到创新、从水利设施到信息服务等一系列问题,有关部门理应提高政治站位、压实压紧责任,以担当作为保安全无虞。

践行粮食安全,日常的是生活维度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,一方面应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,学会向森林、江河湖海等资源环境要食物,要树立大食物观;另一方面应弘扬勤俭节约的好风尚,实施全面节约战略,加强节约粮食工作,狠刹浪费之风,从餐桌抓起、从每个人做起,树立节约观。既要吃得丰富多样,又要吃得适度适量,是与每个人、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,也是对劳动的尊重、对美德的尊崇。对粮食而言,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“开源节流”,都是在加重安全的砝码、安心的保障。

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,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。始终坚持底线思维,守住耕地红线,端稳粮食饭碗,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,就一定能在广袤田野上孕育新的丰收。

长三角尾图_副本.jpg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