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成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“2025首届非遗-刘氏针灸传承培训班”在成都大学圆满结束。本次培训班旨在通过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针灸代表 性项目的教学与实践培训,提升学员的中医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,掌握相关中医特色疗法,培养学员非遗传承职业化发展能力,增强学员对保护、传承和发展刘氏针灸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。聚焦中医针灸传承与创新技术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从业者及健康产业精 英共50余人参与。国家传统医药类-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刘氏针灸疗法”第三代传承人、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刘吉祥主任医师/教授等权威专家亲临授课,通过理论讲解、实操演练与病例分享,系统传授了“非遗-刘氏针灸疗法”的核心技术与临床应用。
一、深化传统中医理论根基,探索“刘氏针灸疗法”的创新之道,本次培训班以“传承经典、融合创新”为主题,课程内容涵盖“刘氏针灸疗法”的历史渊源、薪火相传、古法创新发展、中医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精髓。
1、刘氏中医历史渊源、薪火相传: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无数医学先辈们流传下来许多中医针灸,后人继承他们的技艺又推陈出新、开山立派,其中起源于广州市增城区刘氏家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。
清末光绪年间,名老中医刘天赐祖辈在广州创建“蔚德堂”药铺,坐堂、脉诊、行医、扎针、抓药、炼丹、煎药,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,在珠江三角洲一带,治愈病人难以计数,病家有口皆碑。
刘氏在行医实践中,不断总结经验,收集整理民间药方,并编撰《炼丹人》、《脉书》珍本,《刘氏针灸》图谱,根据祖传古籍影印版本明代陈实功《外科正宗》经典名方,辩证配伍,炼丹制剂,药到病除。
1910年清政府内部严重腐败,外部面临列强侵略,社会矛盾激化,广州起义爆发,革命活动频繁,民不聊生,战火不断,百姓生活艰难,为了生存,刘氏被迫停诊带着一家老小走街串巷,翻山越岭,移居湖南郴州乡下,凭着自己的中医针灸绝活,常年行走乡里,流落民间,以医为生,为百姓祛病除痛,扎针治病,治愈病人难以计数,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好评。
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发展,“刘氏针灸”的就医区域范围也因此发生逐渐的变化,辐射面积以北湖区为主向各区及其他郊区村镇发展,后来慢慢延伸至郴州地区周边城市。“刘氏针灸”刘氏家族针药结合。“刘氏针灸”中医传承师徒弟子主要分布于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州、上海一带行医、推广“刘氏针灸”技术,弘扬中医国粹,惠及于民,护佑健康。
2、非遗传承创新发展理念:
巍巍炎黄,珠江春秋;寻根溯源,圣地增城!刘氏中医祖上名号《蔚德堂》以“蔚为德行,宽仁慈爱。”为宗旨,广济苍生,积厚流水、仁爱天下。刘氏医脉,薪火相传,其祖号“蔚德堂”药铺在12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丁兴旺,人才辈出,世代行医,名闻乡里,是当地首屈一指的中医世家。
3、中医理论溯源:从《黄帝内经·官针篇》中的“浮刺”“毛刺”等浅刺法出发,阐释刘氏针灸“三联动态平衡疗法”与中医经络学说、腧穴理论的深刻关联,强调其“浅刺皮下、疏通经络”的独特优势。
5、刘氏针灸技术精讲:刘吉祥教授系统讲解了“非遗-刘氏针疗法”的治病机理、操作规范及临床适应症,涵盖颈椎病、腰椎病、肩周炎、椎间盘突出、风湿性关节炎、骨与关节疾病、三叉神经痛、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、外科疑难杂症等常见病症的解决方案与中医调理。结合临床案例,现场实操演示了“刘氏针灸疗法、刘氏弥散疗法、刘氏贴敷疗法及刘氏九宫疗法”的创新应用与刘氏墨灸(膏药)的制作工艺,学员反响热烈。
6、刘氏针灸实操实训:通过分组练习与导师一对一指导,学员掌握了“非遗-刘氏针灸核心技术及三联动态平衡疗法的精髓。进针角度、手法调整、弥散定位、超导药透、中药贴敷禁忌症及安全性操作要点,有效提升了临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能力。
二、薪火相传续杏林华章 拜师礼成启传承新篇"一拜谦和恭敬,二拜感恩于心,三拜认真学习刘氏针灸技术!"随着庄严的拜师帖诵读声起,刘吉祥教授(师父)举行了收徒仪式,正式收“刘氏针灸”第四代传承弟子10名。在全体师生的见证下,新入门弟子行传统拜师礼,接过拜师回帖。刘教授(师父)亲自授于“非物质文化遗产-刘氏针灸疗法”第四代传承人牌匾,勉励弟子:"刘氏针灸虽小系苍生,望尔等以仁心驭针术”。让“非遗-刘氏针灸”之花开遍万家。
三、弘扬中医文化,助力“健康中国”战略。
本次培训班由成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、医学院、附属医院共同联合举办,鼎力协助与支持,进一步推动了“非遗-刘氏针灸疗法”的标准化、规范化发展与传承。
成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黄先政书记表示,未来将继续以传承创新为核心,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,助力“非遗-刘氏针灸”医疗技术在基层的普及与应用,为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贡献更多力量!
责任编辑:白芷